檔案評量
壹、 緒論
一、 檔案名詞來自藝術家的作品集。攝影家、畫家、音樂家、作家或設計建築師均會保留個人的成果檔案,經由檔案資料,來了解其成長歷程,或評鑑其在個人領域的技巧或成就。
二、 教學評量多元化的改革浪潮下,「實作評量」成為主流,而主流中最受矚目者為「檔案評量」。
三、 檔案評量旨在以學生個人為單位,請每位學生均設計與製作個人教學學習檔案,就特定主題連續蒐集資料,經綜合統整呈現,以系統的展現學生個人學習教學的歷程與成果。
四、 為達成教學與評量的結合,教師宜與學生充分討論,以決定單元目標與檔案內容,且學生必須參與整個評量過程。
貳、 意義
一、 國內主要學者的見解
(一) 詹寶菁(民87):此評量乃在一段時間,以個別學生為單位,有目的地從各種角度和層次收集學生參與、努力、進步和成就的證明,並加組織彙整,經由師生合作,根據評分標準評量學生的表現。
(二) 鄒慧英(民86):檔案評量乃是有目的的將學生資料收集在一起成為一個檔案,藉由作品展現學生學期或學年的學習用心、發展與成果,包括學生對選取檔案內容的參與、檔案作品選取標準、檔案評量標準及學生自我反省等四項重點,此評量乃多次測量的評量方法,具高度內容效度。
二、 國外主要學者的看法
(一) Popham(1997):強調評量是教學的一部分,檔案乃學生依據教學目標與計畫,持續收集、評價工作成果的彙編,以展現其學習成果。
(二) Stecher&Herman(1997):檔案評量係學生持續一段時間,收集各式各樣的代表性工作成果,以呈現其學習結果,而非突發的簡單收集資料。此評量具四項特質:1.累積;2.深耕;3.自我選擇;4.回饋。
(三) Tiermery,Carter&Desai(1991):檔案評量乃針對學生個別差異來評量學生,將自我評量納入評量目標,著重結合教學與評量,能評量學生的學習歷程,能評量合作學習,且能同時呈現學習進步、努力與成就。
三、 綜合上述定義,可將檔案評量界定為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與計畫,請學生持續一段時間主動收集、組織與省思學習成果的檔案,以評定其努力、進步、成長情形。
參、 特質
一、 目標化:依據教學目標與計畫,讓學生蒐集作品、教學資料或習作,而非漫無目的。
二、 歷程化:強調思考或成長改變的歷程,非像傳統紙筆測驗一樣,僅著重學習結果。
三、 組織化:學生依據老師基本要求,開始計畫性收集、累積資料,而後系統性的整理成檔案;有時必須設計導覽附錄,有時必須整理美化檔案工作,而非突發、零碎的呈現結果。
四、 多元化:1.資料收集方式的多元;2.資料呈現樣式的多元;3.評量人員的多元;4.評量對象的多元。
五、 個別化:檔案評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更自主、更主動的掌握學習歷程,能充分符合學生個別需求,尊重學生個別差異。
六、 內省化:檔案評量重視學生反省與自我評量,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學習內涵,成為一個主動的學習者。
七、 整合化:檔案評量著重教學與評量的整合,教師實施檔案評量不應將學習、測驗與教學予以區隔,應將教學與評量緊密結合。
肆、 檔案評量的優缺點
一、 優點
(一) 兼顧歷程與結果的評量。
(二) 獲得更真實的評量學習結果。
(三) 呈現多元資料激發創意。
(四) 動態歷程激發學習興趣。
(五) 兼顧認知、技能與情意的整體學習評量。
(六) 培養主動積極的學習精神。
(七) 培養自我負責的價值觀。
(八) 增進自我反省能力。
(九) 增進各類人員的溝通:兼顧教師、家長、同學、學生本人的評量意見。
(十) 增進師生關係。
(十一) 增強學生溝通表達與組織能力。
二、 缺點
(一) 增加教師批閱時間。
(二) 增加教師工作負擔。
(三) 檔案評量的製作必須投入較多經費,宜考量學生的經濟負擔,或採取變通策略。
(四) 教師若事先未擬訂明確的評分標準,評量易流於不客觀與不公平。
(五) 檔案評鑑易受學生語文程度、表達、組織能力影響。
(六) 教師評定結果易受月暈效應,而降低評量效度。
(七) 若欲成為標準化的評量工具,檔案評量之信、效度不易建立或難以令人滿意。
(八) 若教師、家長與學生的接受程度與執行意願不高,則難以發揮檔案評量優點。
(九) 家長參與程度不同,影響其子女檔案的優劣,教師宜顧及家長參與造成的不公平現象。
(十) 若學生根據教師的看法來選取優劣作品,將喪失自我反省、自我評量的意義。
(十一) 檔案評量不應作為評量學習結果的唯一評量工具,尙必須輔以其他評量方式或工具。
伍、檔案評量的類型
一、成果檔案
(一)用於班級情境,乃展示學生彙整的最優秀作品或成果。主題由教師與學生決定,可選擇一個主題、多個主題或一系列的核心主題。
(二)常用於親子座談會、家長教學參觀日或教師在職進修的工作坊或研討會,藉以達到相互觀摩與學習的效果。
(三)成果檔案乃展現學生個人獨特本質、達成學習精熟任務或富創意的學習結果,教師僅扮演輔導者,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作更適切的思考與表達。參觀觀眾含教師、家長和學生。教師宜引導學生考慮三種不同身份者的需求與觀察向度,激勵其更周詳的表達與呈現。
(四)成果檔案雖可表現學生的能力與天賦,但仍有其限制:
1.缺乏過程的作品難窺努力與成長的過程
2.難以建立評量的標準和規範
二、過程檔案
(一)過程檔案著重呈現學生學習歷程進步、努力與成就的觀察和紀錄。係師生依據特定目的,有計畫、有系統的收集學生資料或作品,只要是師生討論後,認為與學習歷程有關的資料或作品均可納入。如計畫初稿、不同意見、出乎意外的結果或連續性的各項討論記錄。
(二)過程檔案可為一個主題的檔案、系列核心主題的檔案、或整個學期或學年學習成果的檔案,教師應告知目標、範圍、完成期限或其他注意事項,學生方能適切製作。
(三)過程檔案不僅有助深入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且具有診斷功能。學生製作過程檔案通常必須回答下列問題:
1.整個製作檔案過程,希望達成的目標為何?
2.製作過程檔案的計畫或步驟為何?
3.從製作過程檔案中獲得什麼?
4.從檢討檔案中,未來可改善之處?
5.製作整個過程檔案後,往後應該努力做什麼?
(四)因此學生必須省思製作過程檔案的歷程,增進自我反省能力。學生自行決定大部分的蒐集內涵,教師僅從中協助,列出參考重點供學生參酌。
(五)一份過程檔案至少應包含三種記錄:1.形成觀念的初步草稿;2.同儕評論後修改稿;3.最後定稿。
(六)過程檔案評量重點有二:1.過程檔案歷程的開始和結束;2.學生的反省對學習改善或進步的程度。
三、評量檔案
(一)評量檔案係教師先依據教學或評量目標來設計學習內涵與評量標準,再要求學生就學習內涵與評量標準著手收集或製作檔案,後依據評量標準實施評量,此歷程可將檔案內涵與評量標準化,可引導學生有系統檢視、反省作品,更可提高評量的效度。
(二)評量檔案成敗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設計符合學生興趣與需要的學習活動,且每個學習活動內,均給學生創意發揮的空間。
(三)成果檔案和過程檔案最常在班級中使用,而評量檔案通常用於班級間與學區間比較,而較宜經由標準化的程序進行。
(四)評量檔案之限制:1.學生自主空間較成果檔案、過程檔案少;2.學生可能依據評量標準收集或製作檔案,而忽略評量標準之外的重要資料;3.學生依循教師學習內涵製作,較難以窺知學生思考歷程;4.學生必須負擔檔案成敗的責任較成果檔案、過程檔案小,較難以培養自主負責的精神。
陸、檔案評量的製作與實施
一、界定檔案評量的目的
(一)檔案評量的目的在於「增進學生自我成長」:
1.檔案用途應以增進自我省思、自我評量與獨立學習能力,並使學生成為自發性學習者。
2.檔案應採開放式結構,讓學生有自由發揮空間。
3.檔案自主權由學生全權決定檔案組織架構、內容、性質或數量。
4.檔案建構應讓學生自行規劃、自行反省、評量學習狀況。
5.檔案評鑑應由學生自我評鑑。
(二)檔案評量的目的在於「診斷、回饋與溝通」:
1. 檔案用途應以診斷學生學習或教師教學成效,引導學生學習,及增進與學生、家長的學習溝通。
2. 檔案應採半開放式結構,教師依據診斷、回饋與溝通重點規定檔案項目,但採彈性作法,由學生自行選定項目內容,並鼓勵學生納入「自選」項目,給予學生適度的自由發揮空間。
3. 檔案自主權應由師生共同決定檔案組織架構、內容、性質或數量。
4. 檔案建構可由教師、學生、同儕、家長共同提供、檢視檔案資料 。
5. 檔案評鑑除學生自我評鑑與教師評鑑外,尚可納入家長或同儕的參考評鑑。
(三)檔案評量的目的在於「評鑑學生學習成果」:
1. 檔案用途應以檢視學生基本能力與學習成果,作為安置、分類或補救教學之參考。
2. 檔案應採結構化模式,由教師依據評鑑內涵來規劃,學生較少有發揮空間。
3. 檔案自主權操在教師手中,教師設計、規定檔案內容與資料性質,以利於評鑑。
4. 檔案建構係學生根據教師規定項目逐一製作、收集、彙整資料。
5. 檔案評鑑應由教師實施正式的評鑑。
二、決定檔案評量的類型
(一)決定檔案評量目的後,宜決定檔案評量的類型。
(二)「成果檔案」重點在呈現結果;「過程檔案」重點在了解學習過程或診斷學習問題;若重點在檔案內涵與評量的標準化,或進行班級間、學區間的比較,應選取「評量檔案」。
(三)檔案內容數量的多寡,亦應提醒學生事先準備適切的資料夾、資料簿。
三、訂定檔案實作規準
(一)教師應依據評量目的來擬訂檔案實作規準,此實作規準必須顧及認知、情意或技能動作等不同領域的教學目標,且認知領域目標應著重高層次認知的學習或行為目標。
(二)檔案內的每項實作規準必須相互獨立,方不至於造成檔案評量的相互混淆。每項實作規準宜條列呈現,以利於省思各項實作規準的獨立性。
(三)為求周詳,教師宜事前收集教科書、教學指引或教師手冊,及其他文獻資料,做為有關人員擬訂實作規準的參考。
(四)擬訂過程可運用腦力激盪、辯論、二四八配對討論等方式充分研討。
(五)決定檔案實作規準後,教師應以書面資料告知學生或有關人員,或提供檔案範例,使其更明確了解實作規準。
四、轉換檔案實作規準為檔案項目
(一)可直接將規準換為檔案項目,亦可將一項規準細分為數個項目。項目多寡,應顧及學生能力、程度、所需時間、經費、家長或學校行政的配合度。規準無法用檔案資料呈現者,應以實作活動取代之,或將實作活動照相、錄影呈現於檔案中。
(二)檔案項目宜與資料呈現方式相配合:
1.學習過程可留下正式紀錄者:採「學習成果記錄方式」,如作業、圖表、測驗卷、檢核表、行為觀察表、角色扮演評量表、評定量表、作品或書面報告等。
2.實作活動或學習過程難以留下記錄者:可採「複製品」方式,含個人重要大事摘要(軼事記錄),如被選派參加比賽、作品得獎等自豪得意事,或吵架受傷被處罰等不愉快的事、參觀或其他活動錄影帶、照片、討論記錄或錄音帶等。
3.學習過程或成果有賴他人證明者:可採「他人證明」方式,如同儕意見、家長意見、教師意見或其他有關人員意見,參加活動證明或參觀入場卷。
4.教師可將每個檔案項目設計成一張學習單,或數張學習單,也可將數個檔案項目合併設計成一張或系列的學習單。
(三)專門為檔案製作的書面資料可採「檔案製作品」,如檔案目錄、檔案反省、檔案心得或檔案註解:
1.省思乃學生對檔案學習或平日學習的省思,要採用每週或每月一次、格式化或開放式的省思,必須視學生年齡、語文程度與省思經驗來決定。檔案省思含:(1)我做了什麼?為什麼?(2)我為何納入此作品?(3)我從此作品學到了什麼?(4)我最滿意或不滿意的作品為何?為什麼?(5)做完整個檔案我學到了什麼?(6)我未來的努力方向是什麼?
2.檔案註解乃學生對其檔案內容與目的所做的說明,教師宜引導學生說明製作過程,將能深入了解學生思維或診斷學生學習問題。
五、擬訂評量標準
(一)若檔案評量的目的在「增進學生成長」或「診斷、回饋與溝通」,僅需描述學生在每個檔案項目的表現,若檔案評量的目的在「評鑑」,除描述學生在每個檔案項目的表現,尚必須提供檔案評量的分數或等級,甚至為學生排等第。
(二)評定評量結果可呈現「整體檔案」或「分項檔案」的結果,呈現「整體檔案」結果,優點在於評量快速、省時省力,但較難以發揮診斷功能;呈現「分項檔案」結果,優點是可診斷學生在每個檔案項目的優缺點或進步情形,但缺點則為費時費力,評閱速度較慢。
(三)評量內涵包括「能力」、「努力」兩個向度。結果表示可採「文字描述」、「決斷點」、「等級」或「計分」等方式。
(四)「文字描述」必須具體明確,且清晰告訴學生檔案優劣;「決斷點」係教師評量前決定以某個等級或分數做為精熟與否的決斷點,但其重點不在決定通過、接受或滿意與否,而在決斷後的補救教學或加深加廣教學計畫;「等級」係教師將檔案結果分為數個等級,各等級之間的區分應相當明確;「計分」係教師將檔案結果以分數呈現,計分前教師應審慎思維各個項目的重要性予以加權計分,且視需要給學生製作檔案的基本分,增強學生製作檔案的興趣。
(五)教師應將檔案評量標準或邀請那些人員參與評量,於製作檔案前告知學生,讓學生得以充分準備。
六、製作使用說明與製作檔案
(一)為提高檔案評量的信度、效度,教師宜審慎製作「檔案使用說明」,讓學生、教師或有關人員清晰了解檔案製作過程與評量方式、標準。
1.「給學生或有關人員的檔案整體說明」:包括檔案內容、評量標準、注意事項或完成期限,以及已完成整個檔案的學習單。
2.「給教師的檔案使用與評量說明」:包括學習目標(評量規準)、使用與評量方法、評量標準、評等或計分方式、參考答案、補救教學、補充說明或注意事項等。
(二)檔案必須與教學充分結合,以達成教學目標。教師應協助學生提高檔案品質:1.定期與學生討論檔案內容,提供立即回饋;2.協助學生擬訂檔案目標與設計重點;3.定期檢核學生檔案資料收集情形;4.定期與家長或有關人員就檔案內容,溝通學生學習情形,研擬協助或增強策略;5.提高家長或有關人員參與意願,激勵學生製作檔案動機。
(三)檔案評量通常會增加教師工作負擔,教師可適度納入優秀小組長或具教育理念且熱心的家長來協助初評,教師再實施複評。
柒、檔案評量的運用原則
一、檔案評量必須與教學相結合
(一)檔案離開教學,僅是學生個人興趣的收集,對教學的意義甚低。
(二)教師必須明確指出與教學目標、教學內涵的關係。
二、檔案評量應與其他評量並行
(一)檔案評量有其優缺點,因此檔案評量不應做為評量學習結果的唯一評量工具,必須輔以其他評量方式或工具,如傳統紙筆測驗、口試或公開展示方式。
(二)口試能減少學生假手他人或抄襲他人的機會,並增進學生間分享與觀摩學習機會,可多加利用。
三、檔案評量應實施多次、階段的協助或省思
○學生長期收集資料過程中,若能分成幾個階段來討論、檢視學生的進度與狀況,階段性作品展示或同儕交換心得,並施以立即的協助或評量,當可更精確掌握學生學習歷程,診斷學習問題,提高檔案的品質,增進學生成長,及增強省思能力。
四、檔案評量應顧及可使用資源與學生家庭背景差異
(一)檔案內容最好能由學校鄰近社區取材,若學校電腦設備普及,可引導學生從網路取材。
(二)檔案製作也應考慮學生父母的教育程度,以及對子女關心與投入的程度。
五、實施檔案評量應採漸進式、引導式模式
(一)由觀摩檔案範例、再製作小規模檔案、後製作較大規模檔案。
(二)由藝能科到主要學科的漸進模式,但不可超出學生可運用資源或花費太多時間。
(三)學生製作檔案初期,應給學生較多的引導、討論。最好提供書面資料,講解檔案的學習目標、製作程序、製作原則、製作注意事項、及評量方法與標準。
六、檔案評量若用之評鑑應力求慎重
○因評量結果具關鍵性、決定性,誤差對學生影響較大,運用前應設法提高檔案評量的信度或效度,如力求評量內涵與程序標準化、提高評量標準與實作規準的配合度、明確建立評量標準與說明、或訓練協助評量者,待具有相當程度的信、效度後方運用之。
○較常採用的評鑑規準:
1.達成學習目標的程度:與自己所訂的學習目標和自己過去的表現相比較,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競爭。
2.展現個人特色的程度:學生在作品中所顯露出來的特殊優點、缺點、個人偏好以及風格等。
3.與他人合作的程度:學生與他人共同完成一件工作,需要溝通、協調與忍讓,這過程可以培養很重要的社會智慧。教師應設計一些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作業,以增進並評量學生的社會智慧。
4.運用資源的能力:利用圖書館、使用工具書、在電腦資料庫中檢索資料等能力,不但有助於提升自我學習的效率,也是未來生存於需要終生學習的社會中所必備的生活技能。
捌、檔案評量的適用時機
一、班級人數少,師生個別接觸頻率高。
二、各教師之間有共識,願意配合做長期的觀察和紀錄:不同教師的觀察結果
交互核對,可以增進觀察結果的可信度。
三、 學生間能力差異很大,有必要進行個別化的教學與評量:如山區或離島等偏遠學校學生人數很少,採混班教學,或一個年級只有一班,包括資優生及智能不足學生,或由數種不同母語背景的學生所組成,乃需要個別的學習計畫和個別的評量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y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